forked from intel-analytics/ipex-llm
-
Notifications
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- Fork 0
/
Copy path8k.txt
1 lines (1 loc) · 30.7 KB
/
8k.txt
1
上古时,女娲娘娘炼石补天,采来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,只剩下一块未用,扔在大荒山青埂峰下。这块顽石经过娘娘锻炼,有了灵性,能变大变小,会自来自去。这天,一个和尚与一个道士来到青埂峰下,见这块石头洁净晶莹,只有折扇的扇坠般大小。和尚把他托在手上,说:“在你身上刻上几个字,让人们见了就知道你是个宝贝,把你带到繁荣昌盛的国家、读书识礼的豪门望族、花柳繁华富贵温柔的地方走一趟。”石头高兴万分,问:“不知刻什么字?带到哪儿?”和尚笑着说:“你先别问。将来自然明白。”说完,他把石头放在袖中,与道士飘然离去。又不知过了多少万年,有个空空道人路过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,见到一块巨石,上面刻着许多字,就从头到尾看了一遍。原来石上刻的是他被茫茫大士携入红尘,投胎人世间的一番经历。上面什么事情都有,只是没有朝代年月,后面还有一首诗:\n无才可去补苍天,枉入红尘若许年。\n此系身前身后事,倩谁记去作奇传?\n空空道人就把石中文字抄下来,定名为《石头记》。他因受了石上故事的影响,就改名为情僧,把《石头记》改为《情僧录》。山东的孔梅溪题为《*》。后来,曹雪芹于悼红轩中,披阅十载,增删五次,编纂成目录,分出章回,又题名为《金陵十二钗》,并题一首绝句:\n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!\n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?\n那块石头上记录的文字是这样的:\n苏州城的阊门,是人间最繁华风流的地方。阊门外有个十里街,街上有条仁清巷,巷里有座葫芦庙,庙旁住着一家官人,姓甄名费字士隐,娶妻封氏,性情贤淑。家中虽不是多富,在这一带也是第一家。他生性恬淡,不求功名,每天观花种竹、饮酒作诗,倒也神仙般快乐。美中不足的是,老夫妻年近半百,没有儿子,只一个女儿,名叫英莲,年方三岁。\n盛夏的一天,士隐在书房读书读累了,伏到几案上,矇矇眬眬地来到一个地方,就见来了一个和尚、一个道人。道人问:“你要把这蠢物带到哪里?”和尚说:“如今有一段风流公案还没了结,这些风流冤家还没投胎。趁此机会,把这石头夹带在里面,让他去经历一番。”道人问:“这些风流冤家不知起于何处?落于何方?”和尚说:“这块石头因女娲娘娘没用他,到各处游玩。这天他来到警幻仙子处,警幻仙子就命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。他见西方灵河岸三生石畔有绛珠仙草一株,非常可爱,就每天用甘露浇灌,使仙草脱了草木之胎,修成女儿体。仙草为报石头的浇灌之恩,在五脏中结成缠绵不尽的情意,常说:‘我若下世为人,要用一生的眼泪来报答他。’就因为这事,勾引出许多风流冤家都要下凡。我们可把这石头带到警幻仙子那里,给他挂了号,同这些情鬼下凡,了结此案。”道士说:“果然好笑,我还从未听说还泪报恩的事。你我何不趁此机会也下世度脱几个,岂不是一场功德?”\n甄士隐听到这种稀罕事,忙上前施礼,想打听明白。二仙却笑着说:“这是天机,不可泄露。”士隐一再追问,“蠢物”是什么。和尚递过一块晶莹的美玉,他接过一看,正面刻着“通灵宝玉”四个字,背面还刻着几行小字,正想细看,和尚说:“已到幻境。”就把玉夺回,与道人进入一个石牌坊。牌坊上刻“太虚幻境”,两旁是一副对联:\n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处有还无。\n甄士隐想跟进去,刚一抬脚,忽听山崩地裂般一声响,忽然惊醒,原来是梦,梦中的事已忘了一半。他见乳母抱着英莲走来,伸手接过来,抱到门口看热闹。突然,街上过来一个和尚、一个道士,蓬着头,赤着脚,疯疯癫癫地说笑着走过来。和尚见他抱着女儿,就大哭起来,说:“施主,你抱着这个有命无运的东西干什么?”道士说:“舍给我吧。”士隐不耐烦,转身进门,和尚大笑着念了四句诗:\n惯养娇生笑你痴,菱花空对雪澌澌。\n好防佳节元宵后,便是烟消火灭时。\n士隐心中一动,正想问他们来历,二人已不见了踪影。这时,葫芦庙里寄住的一个穷儒走过来。他姓贾名化,字时飞,别号雨村,湖州人士,出身诗书官宦人家。到他父亲时,家中已经衰败,只剩孤身一人,往京城求取功名,滞留苏州,寄住庙中,靠卖字为生。他施礼笑问:“老先生莫非见了什么新闻?”士隐说:“不是。刚才小女啼哭,抱她出来玩耍。贾兄来得正好,请到小斋中闲聊,消磨时光。”说着,让家人送女儿进去,与贾雨村来到书房,刚喝口茶,没谈几句话,家人来报:“严老爷来访。”士隐向雨村道了歉,忙去前厅。\n雨村独自无聊,信手翻看了几页书,打听到士隐留客人吃饭,就向小童打个招呼,从后门走了。\n转眼到了中秋节,雨村想到客居他乡,不能施展平生抱负,仰天长叹,高声吟出一联:\n玉在匮中求善价,钗于奁内待时飞。\n士隐在书房备了一席酒,来请雨村,恰巧听到,笑着说:“雨村兄的抱负不凡!”雨村忙说:“不敢!不过偶吟前人诗句,承蒙过奖。”士隐说:“今夜是团圆节,尊兄寄宿庙中,难免寂寞,请兄到敝斋小酌。”雨村也不推辞,与士隐同到甄家书房。二人落座,先是细斟慢饮,渐渐谈至兴浓,就换上大杯喝起来。雨村乘着酒兴,说出远大抱负,哀叹只因无钱,不能进京求功名。士隐当即命小童封五十两银子,取两套棉衣,资助他进京赴试。雨村谢了,二人直饮到三更方散。士隐直睡到日上三竿才醒,想起该给雨村写封书信,到京城也好投个官宦人家权且安身,便让小童去请雨村。小童回来说:“和尚说,贾爷五更已进京去了,留下话让和尚转达对甄爷的敬意。”士隐也就作罢。\n光阴迅速,转眼又是元宵节。晚上,士隐让家人霍启抱英莲去看花灯。霍启要解小便,把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,回来时不见了小姐,急得寻了半夜,不见影踪,吓得逃往外乡。士隐夫妇忙差人四下寻找,没有一点儿音讯。老夫妻几乎哭死,相继患病,卧床不起。三月十五日,葫芦庙的和尚炸祭神的供品,不小心泼了油锅,引起大火,把一条街烧得火焰山一般。甄家首当其冲,烧成一堆碎砖烂瓦,万幸老夫妇和家人都逃得性命,士隐夫妇就住到乡下田庄上。偏偏这年闹灾荒,盗贼蜂起,田庄也难安身,士隐只得把田地变卖了,带上两个丫鬟,投奔岳父家去。\n\n他岳父名叫封肃。士隐把银子交给他,托他代买些房产土地。这老儿竟从中克扣许多,只给女婿些薄地破屋。士隐是读书人,不懂庄稼生理,过不上一二年,越来越穷。封肃就人前人后说他好吃懒做,不会过日子。士隐贫病交加,渐渐不想活了。这天,他拄着拐杖到街上散心,忽见一个跛道人,脚蹬烂草鞋,身穿破道袍,如疯如狂地唱着:\n\n世人都晓神仙好,惟有功名忘不了!\n\n古今将相今何在?荒冢一堆草没了。\n\n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金银忘不了!\n\n终朝只恨聚无多,及到多时眼闭了。\n\n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娇妻忘不了!\n\n君生日日说恩情,君死又随人去了。\n\n世人都晓神仙好,只有儿孙忘不了!\n\n痴心父母古来多,孝顺子孙谁见了?\n\n士隐迎上去问:“你说些什么,只听见‘好了,好了’?”道人笑着说:“你能听到‘好了’二字,还算你明白。世上万般事,好就是了,了就是好。要不了,就不好;想要好,就是了。我这歌儿就叫《好了歌》。”士隐已大彻大悟,说:“我把你这《好了歌》注解出来怎样?”道人笑着说:“你就解解看。”士隐说:\n\n陋室空堂,当年笏满床。衰草枯杨,曾为歌舞场。蛛丝儿结满雕梁,绿纱今又在蓬窗上。说什么脂正浓,粉正香,如何两鬓又成霜?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,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。金满箱,银满箱,转眼乞丐人皆谤。正叹他人命不长,哪知自己归来丧?训有方,保不定日后作强梁。挥膏粱,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!因嫌纱帽小,致使锁枷扛。昨怜破袄寒,今嫌紫蟒长。乱哄哄,你方唱罢我登场,反认他乡是故乡。甚荒唐,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。\n\n道人拍掌大笑,说:“解得贴切!”士隐说声“走吧”,也不回家,与道人飘然而去。众街坊把这事当成新闻传说。封氏得知,哭得死去活来,让她父亲派人寻找,却没有音讯。到了这一步,封肃也只好让女儿跟他度日。\n\n这天,甄家的丫鬟在门前买线,只见新任的县官路过。她抬头看去,大轿内的太爷有些面熟,却又想不起在哪儿见过,就转身进门,也没放在心上。待到晚上睡下,忽听一片打门声响,许多人乱嚷:“本县太爷的差人来传人问话。”封肃吃了一惊,忙开门出来,赔笑问有什么事。那些人只说:“快请甄爷来!”封肃说:“小人姓封,只是小婿姓甄,已出家一二年了。”公差说:“我们也不知什么‘真’‘假’,既是你女婿,你去跟太爷说。”封肃跟公差去了,直到二更才回来,说:“原来新任太爷姓贾名化,跟女婿是旧交。他从门前路过,见娇杏丫头买线,以为女婿也在这里,所以派人来传。我把缘故说明,那太爷叹息一阵,要派人去找英莲,临走还送我二两银子。”\n\n次日一早,雨村派人送来两封银子、四匹锦缎,答谢甄家娘子;又送封肃一封书信,托他向甄家娘子讨娇杏当二房。封肃正想讨好太爷,乐得眉开眼笑,一力撺掇女儿,当夜就用一乘小轿把娇杏送到县衙门。雨村欢喜万分,封了百两银子赏给封肃,又送甄家娘子许多礼物,让她自己过日子。\n\n原来,那年雨村得士隐赠银相助,次日就赶往京城,三篇文章,十分得意,中了进士,当了县太爷。他虽有才干,但依仗才能,怠慢上司,不久被参了一本,革去职务。他把家眷与积蓄送回故乡安顿好,就独自出来,游览天下名胜。这天他来到扬州,病倒在客店里,病愈后断了盘缠。幸遇两个旧友,把他荐给盐政林如海,当了林家小姐的老师。\n\n林如海名叫林海,字如海,本是前科的探花,苏州人氏。他祖上也曾为侯,世袭到他父亲,他便由科举出身。他年已四十,仅正妻贾氏生有一女,乳名黛玉,年方五岁,夫妻俩爱如掌上明珠,所以尽管是女儿,也当成儿子养,请来先生教她读书。黛玉年幼,身体又弱,功课不限多少,所以雨村教起来格外省力。过了一年多,贾氏夫人忽然患病身亡。黛玉侍奉母亲,守礼尽孝,大病一场。雨村无事,每当天气晴朗,就到外面游玩。这天他来到郊外,见一山环水绕处,有座破落的庙宇,匾额上题“智通寺”,门两旁的对联为:\n\n身后有余忘缩手,眼前无路想回头。\n\n雨村暗想,从这对联上看,庙里的和尚也曾在官场中栽过筋斗。他来到一家村酒店,想喝上几杯,却有一位酒客站起来,大笑着迎他进来。他认出那人是京城里古董行的贸易冷子兴,在京城时二人非常投机。雨村与他见了礼,要上酒菜,互相说了些客气话,才问:“近来京中有什么新闻?”子兴说:“倒是老先生贵同宗家出了件小小的稀罕事。”雨村说:“弟族中无人在京。”子兴说:“荣国府不也姓贾?”“原来是他家。若考证起来,我和荣国府还是一支。但他那么荣耀,我们不便去认亲,倒越来越疏远了。”\n\n子兴叹道:“当年宁国公是一母同胞弟兄两个,宁公是老大,生了四个儿子。宁公死后,长子贾代化继承了官爵,他也生了两个儿子,长子贾敷,八九岁上死了,次子贾敬继承了官爵。贾敬一心想成仙,幸亏早年生有一子名贾珍,把官爵让贾珍袭了,只是跟道士们鬼混。贾珍也生有一子,名叫贾蓉,今年才十六岁。因为敬老爷什么事都不管,这贾珍父子只知玩乐,把宁国府闹得翻了过来。那奇事出在荣府里。荣公死后,长子贾代善袭了官爵,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爷小姐为妻,生了两个儿子,长名贾赦,次名贾政。代善早已去世,老太君还健在。贾赦承袭了官爵,也不管家事。贾政自幼酷爱读书,为人端方正直。皇上因体谅先臣,额外赐政老爷工部主事之职,如今升了员外郎。这政老爷的夫人王氏,头胎生的公子名叫贾珠,十四岁考上秀才,不到二十岁娶了妻,生了一子,一病死了。第二胎生了位小姐,就生在大年初一。不料后来又生了一位公子,说来更奇,一生下来,嘴里就衔着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,上面还刻了许多字,你说奇不奇?”\n\n雨村笑着说:“果然奇异。只怕他来历不小。”子兴冷笑着说:“大家都这样说,因此他祖母爱如珍宝。他周岁时,政老爷让他抓周儿,试他将来的志向,谁知他什么都不抓,只抓脂粉钗环玩弄。政老爷说他将来是酒色之徒,便不喜爱他,唯独老太君把他当成命根子。如今他已七八岁,虽然非常淘气,但聪明异常,一百个不抵他一个。他说出话来也奇怪:‘女儿是水做的骨肉,男人是泥做的骨肉,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,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。’你说他将来不是个色鬼吗?”雨村正色说:“不对!只因你们不知他的来历,就是政老前辈也错看了他,不是高人是很难看透的。”\n\n子兴见他如此郑重,请教缘故。雨村说:“天地生人,除大仁大恶者外,其余的都没有多大差别。大仁者是应运而生,大恶者是应劫而生。”接着,他列举了各种仁德的明君、残暴的昏君、治世的良臣、乱世的奸雄,甚至那些诗词的魁首、书画的翘楚,都是聪明灵秀在万人之上,乖僻邪谬在万人之下,只看他出生在什么样的门第、受到什么样的教育。子兴问:“照你这种说法,也是成者王侯败者贼了?”雨村说:“正是这个意思。”他又列举了一些事例,来说明这个问题。子兴说:“贾府中四个姑娘也不错。政老爷长女名元春,因她贤孝,才德兼备,选入皇宫做女史去了;二小姐是赦老爷姨娘所生,名叫迎春;三小姐是政老爷庶出,名探春;四小姐是宁府珍爷的妹妹,名惜春。因史老太君极爱孙女,都跟着祖母,一处读书。”雨村说:“贾府的小姐,取名怎么俗套?”子兴说:“因为大小姐是大年初一生的,叫个‘元春’,其余的都跟着叫个‘春’。上一辈的排行也是跟着弟兄走的。就如贵东家林公的夫人,名叫贾敏,与赦、政都是‘文’字旁。”\n\n雨村问:“政公有个衔玉之子,赦公就没一个?”子兴说:“政公有了玉儿,他的妾又生了一个,还没听说是好是歹。赦公也有二子,次子名叫贾琏,今已二十多岁,娶的是政公王夫人的娘家侄女为妻,亲上加亲。这位琏爷捐了个副知府,也不喜读书,为人爱耍心眼儿,言谈也说得过去。他自娶了妻,这位夫人却没有不称赞的,模样儿极标致,言谈极爽利,心机又极深,竟是一万个男人也抵不上她一个。”雨村笑着说:“我说得不错吧?我方才说的这几个人,只怕都是那正邪两赋来的。”雨村看了天色,说:“天不早了,别关了城门进不去。”二人起身,算还酒钱,忽听有人说:“雨村兄恭喜了!”雨村回头一看,原来是当时一案革职的同僚张如至。他是本地人,打听到上司准备起用旧人,便四下里寻找门路,今日遇见雨村,所以道个喜。冷子兴听了,就让雨村求林如海,让林如海给贾政写封书信,就可保雨村官复原职。雨村回到林府书馆,找到朝廷的邸报看真切了,次日,找林如海面谈。林如海说:“凑巧了,因我妻子去世,我岳母念及小女无人照顾,派了仆妇船只接她,我正要让小女进京。老兄训育小女之恩,还没报答,遇上这个机会,正好报答老兄。我想好了,只要修书一封,托内兄周全,不用老兄花一分一厘。”雨村打恭称谢,问:“令亲大人现居何职?只怕晚生不敢求见。”如海说:“说起我的亲戚,跟老兄是一家,本是荣国公之后。大内兄名赦,字恩侯,现为一等将军。二内兄名政,字存周,现任工部员外郎。其为人谦恭厚道,不是轻薄纨袴之流,所以我才敢致书烦托,以不污老兄的清操。”雨村再次拜谢了。如海又说:“我已选定于下月初二送小女进京,老兄可一路同去。”\n\n黛玉原不忍心离开父亲,但她外祖母一心要她去,如海也说:“为父年已半百,你身体多病,年纪又小,上无母亲教养,下无姊妹扶持,你去外祖母家,也使我少了后顾之忧。”黛玉洒泪拜别了父亲,随了几个仆妇登舟离去。雨村另乘一只船,带两个小童,跟随前往。到了京城,雨村备了“宗侄”的名帖,到荣府投了。贾政已见到妹夫的书信,忙请入相见。他见雨村相貌魁伟,言谈不俗,何况是妹夫推荐,因此极力相助。不上两个月,就为雨村复了职,选派金陵应天府。雨村辞了贾政,自去上任。\n那天黛玉下船登岸,早有荣府派的轿子车辆等在码头上。她早听母亲说过,外祖母家与别人家不同,便告诫自己,步步留神,时时在意,免得因言谈举止惹人耻笑。她上了轿,进了城,见街道繁华,人烟稠密。行了半日,看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,三间兽头大门,门前坐着十来个衣冠华丽的家人。正门上有一匾额,上书“敕造宁国府”五个大字。正门没有开,只有两个角门让人出入。往西走不远,也是三间大门,方是“荣国府”。轿子进了角门,走了一箭之地,落了轿,换上四个衣帽整齐、十七八岁的小厮来抬,众婆子下车跟随。到一座垂花门前落轿,众小厮退下去,婆子们打起轿帘,扶黛玉下轿。她进了垂花门,见两旁是游廊,正中是穿堂,转过一架紫檀木架子的大理石屏风,穿过三间厅房,后面才是正房大院。上房五间,雕梁画栋,两旁是穿山游廊厢房,挂着各种鸟雀笼子。台阶上坐的几个丫头忙站起来,笑着迎上来,三四个人争着打帘子,通报:“林姑娘来了!”\n黛玉进了屋,见两个人扶着一个鬓发如银的老太君迎来,知道是外祖母,就要下拜,却被外祖母一把搂住,“心肝儿肉”地叫着大哭起来。黛玉也哭个不住。众人流着泪,劝住了,黛玉才施礼下拜。贾母一一指给黛玉:“这是你大舅母,这是你二舅母,这是你已故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。”黛玉一一拜见了。贾母又说:“请姑娘们来,今天有远客,不必上学了。”不一时,三个奶妈与五六个丫鬟拥着三位姑娘来了。三人珠围翠绕,都是一样装束。黛玉起身见礼,一一相认。贾母伤感地说:“我的女孩儿,最疼的就是你母亲。她又比我先去了,不能见一面,让我怎不伤心?”拉着黛玉的手又哭起来。众人好容易才劝住。\n\n众人见黛玉年龄虽小,却举止言谈不俗,身体似乎弱不胜衣,却别有一种风liu,知她有中气不足之症,问她:“常吃什么药?怎么治不好?”黛玉说:“我从会吃饭时就吃药,经过多少名医也不见效。我三岁时,来了一个癞头和尚,要化我出家,说是:‘舍不得她,这病一辈子也不能好。想要她好,除非从此听不到哭声,除父母外,所有外祖母家的亲戚一概不见,才能平安过此一生。’我父母见他疯疯癫癫,也没答应。如今还吃人参养荣丸。”贾母说:“我正配丸药,叫他们多配一些。”正说着,只听后院中笑声朗朗,有人说:“我来迟了,不曾迎接远客!”黛玉暗想,这里人人敛气屏声,是谁如此放诞无礼?只见一群媳妇丫鬟拥着一位恍若天仙般的盛装丽人走进来。贾母笑着说:“她是我们这里有名的泼辣货,就是南京说的‘辣子’,你只叫她‘凤辣子’就是了。”众姊妹告诉黛玉:“这是琏嫂子。”黛玉想起母亲说过,大舅贾赦的儿子贾琏,娶的是二舅母王氏的娘家侄女,自幼男孩儿般教养,名叫王熙凤,忙笑着见了礼,称呼“嫂子”。\n\n熙凤拉着黛玉的手,仔细打量了一阵,送到贾母身边坐下,笑着说:“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,我今天才算见了!看她那气派,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,是个嫡亲的孙女,怨不得老祖宗天天挂在心上。只可怜我妹妹这么命苦,怎么姑妈偏偏去世了!”边说边用手帕擦泪。贾母笑着说:“我才好了,你又来招我。你妹妹远路才来,身子又弱,快别再说这些话。”熙凤一面自责“该打”,一面一连声地问黛玉:几岁了?读的什么书?吃的什么药?又叮嘱黛玉不要想家,想吃什么、玩什么,丫头婆子们伺候不周,都告诉她。接着,她又吩咐婆子们搬行李、收拾房屋,让跟黛玉来的人先去歇着。说着话,已摆上茶果,熙凤亲手为黛玉捧茶捧果,又说:“我知道妹妹要来,预备下两匹缎子给妹妹做衣裳,等太太回去过了目,好送来。”\n\n撤了茶果,贾母命两个老嬷嬷领黛玉去拜见舅舅。大舅母邢氏忙起身说:“我带外甥女过去,方便些。”垂花门外已备下一辆翠幄青绸小车,邢夫人携黛玉坐上,由小厮们拉到宽绰地方,套上骡子,拉出西角门往东,过了正门,进入一座黑油大门,到仪门前停下车。邢夫人携黛玉下车进门,黛玉看出这是一府隔成的两院。进了三层仪门,见房屋都小巧别致,不像那边轩峻壮丽,院中到处是树木山石。进入正房,许多盛装的丫鬟迎接了,邢夫人让黛玉坐下,派人去书房请贾赦。不一会儿那人回报:“老爷说:‘连日身体不好,见了姑娘都伤心,暂时不忍相见。劝姑娘不要想家,跟着老太太和舅母,同家里一样。有什么委屈,只管说,不要客气。’”黛玉坐了一会儿,就要告辞,邢夫人留她吃了饭去,她说:“舅母留饭,原不应告辞,只是还得拜见二舅母,去迟了怕不恭敬,改日再领,请舅母原谅。”邢夫人就命人用原来的车送黛玉过去。\n\n黛玉回到荣府,由嬷嬷们陪着向东转弯,走过一座东西弄堂,仪门内有个大院落,里面房屋气势恢弘。顺着大甬路,进入堂屋,迎门挂着一块赤金九龙青底大匾,匾上写着“荣禧堂”三个斗大的字,后面一行小字“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”,还有皇上的“万几宸翰”印宝。室中陈设着几件名贵古董,再看有一副对联,是乌木做的联牌,上面镶着錾银字:\n\n座上珠玑昭日月,堂前黼黻焕烟霞。\n\n王夫人平时起居不在正屋,在东边的三间耳房里。黛玉随嬷嬷们进去,见里面陈设富丽奢华。黛玉看看座位的次序,在东边椅子上坐下,本房的丫鬟奉上茶来。她边吃茶边打量丫鬟的衣饰、举止,果然与别家不同。过了一会儿,一个丫鬟走来说:“太太说,请林姑娘到那边坐。”黛玉又跟着嬷嬷们来到东廊的三间小正房内,里面摆设俭朴一些。王夫人让她炕上坐。她想那是二舅的位子,就到椅子上坐了。王夫人再三相让,她才挨着王夫人坐了。王夫人说:“你舅舅今天斋戒去了,改日再见吧。你的三个姊妹都极好,以后一处念书认字,学针线,或偶尔开个玩笑,都会尽让着你。我不放心的只有一件事,就是那个孽根祸胎,是家里的‘混世魔王’,今天到庙里还愿去,等晚上回来你就知道了。以后你不要理睬他,你的姊妹们都不敢沾惹他。”\n\n黛玉一一答应着。一个丫鬟来说:“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。”王夫人携着黛玉出后房门,由后廊往西出角门,走过一条夹道,后面有一处小房,王夫人指着说:“这是你凤姐姐住的屋子,少什么东西只管来找她。”二人穿过一个东西弄堂,到了贾母的后院,进入后房门,有许多人在伺候,见王夫人来了,忙设桌椅。贾珠的遗孀李纨捧饭,熙凤安排筷子,王夫人捧羹汤。贾母在正面榻上独坐,两旁有四张空椅,熙凤拉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子上坐下,黛玉推让,贾母说:“你舅母和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,你是客,该坐在这里。”黛玉告了坐,方坐下来。贾母命王夫人也坐了,迎春三姊妹方坐下。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,李、凤立于案边让客布菜,外间虽有许多媳妇丫鬟侍候,却连一声咳嗽也没有。饭罢,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。又有人捧过漱口盂来,黛玉漱了口,洗了手。贾母让王夫人、李纨、熙凤离去,与黛玉说话。\n\n正说着,只听外面脚步声响,丫鬟来回:“宝玉来了。”黛玉正想着宝玉是个什么样皮赖人物,宝玉已走进来,却是一个长相俊美、衣饰华丽的公子,项上挂着金璎珞,还有一根五色丝绦,系着一块美玉。她略一打量,就大吃一惊,暗想,好奇怪,这么面熟,倒好像在哪里见过。宝玉向贾母请了安,转身出去,再进来时已换了家常衣裳。贾母笑着责备:“外客没见就脱了衣裳!还不去见你妹妹。”宝玉过来作揖,与黛玉相见后归座,笑着说:“我曾见过这个妹妹。”贾母笑骂:“胡说什么,你什么时候见过她?”宝玉说:“虽然没见过,但是总觉得面熟,倒像是旧相识,恍然如同久别重逢一般。”贾母说:“好,好!这样更亲了。”\n\n宝玉挨着黛玉坐下,问她读过什么书,名叫什么,黛玉回答了。宝玉又问:“妹妹表字怎称呼?”黛玉说:“没有字。”宝玉笑着说:“我送妹妹一字,不如叫‘颦颦’极妙。”探春问:“有什么典故?”宝玉说:“《古今人物通考》上说:‘西方有石名黛,可代画眉之墨。’况且这妹妹如同皱着眉头,用这二字岂不甚美?”探春说:“只怕又是杜撰。”宝玉说:“除了〈四书〉,什么都是杜撰,只我杜撰?”又问黛玉:“有玉没有?”黛玉说:“那玉是稀罕物,怎能人人都有?”宝玉顿时发起狂,摘下那玉,狠命摔去,骂道:“什么稀罕物!还说它灵呢,我也不要这玩意儿了!”众人吓得一拥去拾玉。贾母急忙搂住他,说:“你生气打人骂人容易,怎么摔那命根子?”宝玉哭着说:“家里姐妹们都没有,只我有。如今这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,可知它不是个好东西!”贾母忙劝他:“这妹妹原来也有玉,因你姑妈去世时,舍不得你妹妹,就把她的玉带了去。你妹妹尽了孝心,就说没玉。还不快带上,别让你娘知道了。”说着从丫鬟手里接过玉,给宝玉带上。\n\n贾母要让宝玉跟她住,把宝玉的碧纱橱让给黛玉住。宝玉不答应,情愿住在橱外,也不来打扰老太君。贾母略一想,也就罢了,每人派一个奶娘、一个丫鬟照管,其余的住到外间。王熙凤已派人送来花帐与被褥等用品。黛玉只带来奶娘王嬷嬷和十岁的小丫头雪雁。贾母见王嬷嬷太老,雪雁太小,就把自己的一个二等丫头鹦哥给了黛玉。如同迎春等姊妹,每人除自幼的奶娘外,另有四个教引嬷嬷、两个贴身丫头,再有四五个洒扫房屋来往使唤的小丫头。王嬷嬷与鹦哥就陪伴黛玉歇在碧纱橱内,李嬷嬷与大丫头袭人陪宝玉歇在橱外的大床上。\n\n袭人原是贾母的丫头,名唤珍珠,贾母知她心地纯正善良,就派她服侍宝贝孙子。宝玉知她本姓花,见古人诗句有“花气袭人”之句,就禀明贾母,给她改名袭人。待宝玉与李嬷嬷睡熟,她见黛玉、鹦哥还没安歇,就卸了妆,走进去,笑着问:“姑娘怎么还不安歇?”鹦哥说:“因为公子摔了玉,她自己抹泪呢,我好容易才劝下了。”袭人说:“姑娘千万不可这样,将来只怕比这更怪的笑话还有呢!要为这事伤心,只怕伤感不了呢。”黛玉说:“我记住了。”\n\n次日一早,黛玉先给贾母请了安,又到王夫人处,正碰上王夫人与熙凤拆看金陵来的书信。黛玉虽不明原因,探春等都知是为了金陵薛家姨妈之子,她们的表兄薛蟠打死人命的事,现在正由应天府审理。母舅王子腾得了信,想把她娘儿接进京来。黛玉等不便插嘴,就来到寡嫂李纨的房中。\n\n贾珠虽夭亡,幸遗一子,取名贾兰,年方五岁,已开始读书。李纨也是金陵名门之女,父亲李守中,曾为国子监祭酒,是当时最高级的学官,给她取名李纨,字宫裁。李纨虽年轻丧偶,因从小受到严格的家庭教育,一颗心已如同槁木死灰,除了侍奉老人、抚养儿子,再就是陪小姑们做些针线、读些书而已。\n\n贾雨村一到应天府上任,就接到一件人命官司。他就传来原告审问,原告说:“被殴致死的是小人的主人。那天买一个丫头,主人原说第三天是好日子再接来,谁知那丫头是拐子拐来的,他又把人卖给薛家。我们知道此事,去找卖主,那薛家却是金陵一霸,众豪奴竟把我主人打死了。凶身主仆潜逃在外,家中只有几个与案子无关的人。小人告了一年的状,官府也不敢做主。求太老爷拘拿凶犯,扶善除恶。”雨村大怒,就要发签命公人去捉拿凶犯家属。公案旁立的一个仆役连连向他使眼色。他心中狐疑,就退了堂,只留下那仆役一人。仆役请了安,笑着问:“老爷不认识我了?”雨村说:“看着面熟,却想不起来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