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這裡,各位讀者應該會開始知道,這本書本身是怎麼淬鍊出來的?
我正是類似這樣的方法 + 卡片筆記法 + 筆記軟體 Logseq 做出來的。
當時,我原本試想開一個 Logseq 的讀書會,分享軟體的使用技巧。於是發放了一個讀書會的問卷調查表單,結果沒想到想參加的人,提出的問題,全部都不是針對這門工具的。而大家對於平常在做筆記上,有很多還沒被解決的基礎流程難題。
看完之後。我覺得這些問題,我自己也相當感興趣最終答案。於是在收到這一百多個問題,我就先將問題進行清洗:一條一條貼進軟體內,然後再為它們打上 TAG。
打過了一兩輪 TAG 後,我發現這些問題,主要具攏在五大主題上:
- 紀錄
- 提取
- 整理
- 搜尋
- 應用
這五個類別下,有各自大概十數條難題。有些難題是我曾解過的,有些則是我沒碰過但稍微搜尋一下,可能當今世界上答案已經存在的。
我試著將我能回答的問題,一一耐心整理完。一回頭就發現,這裡面經過流程梳理後,筆記世界裡面 90%的問題差不多被就破解完了.....
不僅如此,為了整理出一份易於理解的讀書會投影片。
所以我努力構思了一些較為形象的概念比喻:比如「用折衣服服比喻總結與歸納」、「用打獵切肉比喻資訊淘洗」、「用煮菜吃飯比喻資訊吸收」。
許多相關的細微解法,在比喻的領域流程「搬移」下。甚至也很輕鬆的被挖掘出來。
如果讀者本身是研究者,若要進行一項新領域的挑戰,或者要展開一項新領域、興趣的挑戰,不妨用這個新的「搜索」方法流程、整理你的問題、整理你的筆記看看。極有可能會產出令人驚喜的結果。